彰显地域特色 坚持守正创新 致力打造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姜堰样板
泰州市姜堰区司法局
2021-03-04 15:30: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深刻把握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内涵,创新法治理念,融合地域特色,全力打造姜堰样本。

一、围绕“三化”方案,构建法治文化载体新形态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专业化。出台区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全方位开展法治文化创建活动。打造一支队伍,组建区法治文艺作品创作领导小组,邀请创作爱好者积极投身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涌现出方言说唱达人章再文、草根创作达人高秀春等一批法治文艺工作者。原创一批作品,每年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支持打造法治类小品、歌舞、戏曲、微电影等精品力作,组织系列活动。先后举办“12·4”国家宪法日法治文化汇演、法治宣传月法治书画作品展、《民法典》法治微视频展播等各类法治文艺活动300多场次,参与群众40余万人,将法治文化浸润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推进法治元素培育本土化。姜堰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我们注重挖掘本土法治文化元素,激活古盐运河法治基因,“风正一帆悬”十里滨河法治文化观光带入选第二批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长廊品牌项目。结合地方法治名人、好人文化、诚信典故等,重点开展“法润姜城 德法同行”主题宣传,将民风淳朴、积德行善与法治文化相融合,促进良法善治法治文化蔚然成风。将法治元素与旅游元素融合,打造“法旅同行”水上游览线,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溱湖湿地公园湿地科普馆设立法治宣传专区,宣传水资源保护、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依托溱潼古镇院士旧居、古契约文书馆、婚俗馆等景点,突出民法典、家风家训等宣传。依托法治元素与溱湖麋鹿,推出“一鹿有法”动漫形象,创作普法动画、海报、短视频,实现法治元素符号化、特色化发展。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体系化。初步形成“1+3+5+N”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1”,是建强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开辟宪法宣传专区,成功举办“七五”普法成果图片展,依托中心开展普法教育,为领导干部、市民群众搭建学法平台。“3”,是组织各部门广泛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三微”手段宣传政策法规,打造微媒普法新品牌。“5”,是立足“两台一报”,强化“律师在线、法在身边、姜堰警方、法润姜城、法润三水”5大传统栏目,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N”,是广泛推进各具特色的法治长廊、法治一条街、法律图书室、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游园建设,村居法治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100%,并不断推陈出新,在智谷软件园建成园区法治文化馆,为企业人员提供沉浸式学法感受。

二、探索“三全”模式,擦亮“百场法治文艺”新品牌

全系统征集,法治文艺作品质优量足。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委政法委、区法宣办围绕平安法治建设,突出打赢“三大攻坚战”、“七五”普法、国家安全、扫黑除恶、反邪教、创新社会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等主题,联合举办平安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涵养法治文艺宣传的源头活水。在专家集中评审基础上,组建区级作品库,快板《火眼金睛门儿清》、三句半《浪子回头》、小品《“祸”从天降》等60多个节目入选常备节目库。

全媒体报道,百场法治演出有声有色。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在电视台打造全新法治文艺栏目《三水法韵》,固定栏目播出频道、时间、频次、时长,实现“百场法治文艺进村居”巡演线下线上同步进行。依托《姜堰日报》法润姜城专栏,定期刊登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及时宣传巡演动态,不定期组织采访,了解群众期盼反响,扩大活动影响力。将优秀文艺作品进行高清录制,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在“姜堰微视听”“法润三水”等本地主流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推广。

全要素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同频共振。积极推进法治宣传进网格,在法治文艺演出现场提供法律服务。搭设法律服务咨询台,普法志愿者们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册、普法小礼品,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疑问,受理法律援助等。利用公共法律服务直通车播放普法微视频,引导群众关注12348热线和法律服务网站,依法理性维权。“百场法治文艺进村(居)”巡演品牌获评泰州市十佳普法创新项目。

三、实施“三精”工程,启动法治文化惠民新进程

精准识别普法需求。建立精准高效的群众法治文化需求跟踪机制,通过镇街法治研判辅导站、村居“法律明白人”队伍等,收集各种社会团体共性及差异化的法治需求信息,分析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重点涉法问题和复杂矛盾。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普法菜单,有针对地举办青少年法治书画节、书香法治阅读节、法治人物评比等,原创小品《躲不掉的事儿》获全国群文系统最高奖,戏剧作品《我的地盘我做主》获省“五星工程奖”银奖、市法治文艺金奖,《民法典与美好生活同行》获市法治动漫微视频二等奖,《幸福的水乡妹》获市法治文化作品特等奖。

精细研设游法路线。选取12处普法示范阵地开发“一圈三线”法治文化自助游览路线,即构建一个法治文化精品小镇旅游圈,打造主题法治公园游、大运河法治文化观光带游、青少年法治教育游等3条法治文化游览路线。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礼堂内涵,结合运河文化、会船文化、佛教文化、古山茶观赏、百村优品展销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溱潼镇尤庄村法治文化广场、沈高村法治文化广场等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吸引游客在游览美景的同时打卡“法治”景观。

精心定制智慧套餐。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构建“互联网+”智慧普法大格局。以加强重点人群学法开展“云”课堂。上线法律在线测试学法小程序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网络平台,先后开展宪法、民法典、残疾人法律法规等有奖答题活动,全区15万人次参与答题学法。开展青少年“法治公开课”活动,在全区62所中小学校推广线上法治精品微课、法治自护歌曲。以法治文化阵地为主角配送“云”套餐。拍摄法治文化场馆网上游等短视频,司法行政干警、普法志愿者化身“主播”在线带法治干“货”,宣传推介宪法宣传专区、法治文化观光带。制作普法VR地图,通过云上聚集、云上参观、云上互动等形式,为群众提供360度全景学法体验,满足群众“零距离”学法需求。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