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栖霞区司法局联合栖霞法庭和栖霞社区,在栖霞人民法庭开展“守护青春,向校园霸凌说‘不’”的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巧妙融合法治教育与情景实践,旨在引导学生与家长直面校园矛盾,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
一是厘清边界,树立法律红线。活动伊始,栖霞法庭庭长带来的普法讲堂为整个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庭长首先向各位小朋友介绍了“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等角色的概念,以及在庭审中需要明确的职责。同时,通过讲解“校园霸凌”与普通嬉闹的界限,结合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可感。紧接着详细阐述了霸凌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与法律责任,在学生们心中划下了一道鲜明的法律红线,让维权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角色代入,亲历法治过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紧随其后的“微”法庭环节,则将法律知识从“知道”变为“体验到”。学生们纷纷化身审判长、书记员、代理人、原告、被告等角色,在简化而庄严的模拟法庭中,亲历一起校园冲突案例的审理全过程。从法庭调查的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的唇枪舌剑,再到最后的宣判,每一个步骤都让参与者沉浸式地感受到法律的严谨与公正。扮演不同角色,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辨与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学会了从多维度审视冲突,深刻理解自身行为的后果与他人的权益。模拟结束后,庭长的专业点评画龙点睛,进一步巩固了实践所学。这一刻,法治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他们亲身参与并捍卫的准则。
三是知行合一,构筑坚实的法治屏障。从静态聆听的法律讲堂,到动态参与的模拟法庭,这两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知行合一”的完整教育闭环。法律知识宣讲赋予了学生们辨别是非的“慧眼”与自我保护的理论武器;而“微”法庭的切身体验,则让他们内化了对法律的敬畏,并掌握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初步能力。这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它不仅仅教会孩子们“不能做什么”,更激励他们去思考“应该怎么做”,从而将遵纪守法、反对霸凌的理念,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构筑起一道由知识、意识和能力共同组成的坚实屏障。
来源:栖霞区司法局 范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