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组织、队伍、机制及品牌建设,全方位提升诉调对接纠纷化解质效,确保纠纷止于诉前、妥善化解。自2019年以来,吴中区驻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纠纷9257件,占全市驻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总数的1/3。
一是落实建章立制先手棋,筑牢调解机制“根深本固”。建立健全特邀调解工作机制,调解工作室直接对接法院法宗办案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平台互通,提升诉前纠纷案件处置效率。采用“全科日常、专科渗透,速裁+调解”的诉调对接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分类处置、多平台融合、联动调解机制,推动各类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拓宽线上调解平台,加强“江苏苏解纷”平台推广应用,灵活采用电话调解、视频调解、网络无纸化签字等智能化手段,在方便当事人的同时提升调解效率。
二是布局稳实效用服务棋,紧扣诉前解纷“为民意气”。联合14个板块基层调解委员会及专业性、行业、商会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全区“调解心愿单”机制,在各镇、街道发生重大疑难复杂纠纷时,通过向区司法局发送“心愿单”,区司法局选派工作组调解员指导、协调基层各镇、街道纠纷的调处,助力各地实现“矛盾不上交”。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保护,加大涉及新业态企业、劳动者的纠纷调处工作,探索建立电竞产业园人民调解工作室,推动人民调解成为多元纠纷化解的主力军。
三是下好选人育人制胜棋,培育纠纷化解“源头活水”。坚持“分级培训、全员培训”的原则,通过组织集中培训、线上培训、调解沙龙、模拟调解、以案释法、旁听庭审等活动,提升人民调解员专业水平。在工作推进中,及时挖掘有潜力、调解工作突出的调解员、调解组织,联合区调解协会予以表彰,选树好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调动全区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每年的调解数量纳入对调解组织的考核,通过正反向考核,激励全区调解组织干起来,积极主动承接纠纷化解,提升工作战斗力。
四是谋划文化宣传跟进棋,推动解纷成效“门到户说”。为了进一步畅通群众维权渠道,在长桥、木渎、东山等地开展“有纠纷找调解、吴地法韵促和谐”人民调解走基层宣传活动,向群众发送人民调解宣传册1万余册,加大推广苏解纷小程序推广力度。注重对诉调对接“吴中模式”特色做法、突出成效及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并通过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凸显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优势,扩大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影响力群众知晓率和首选率,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 朱轶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