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调解+普法”融合模式,通过调解实践引导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一是靶向解纷实现精准普法,提高普法质效。立足群众需求,通过调解前普法先行、调解中释法明理、调解后以案普法,将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娄葑街道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设立“新业态调解绿色通道”,调解员在化解电动车租赁纠纷、劳务争议时讲解《民法典》合同编、劳动法相关要点,同时将外卖骑手常见案例拍摄普法视频开展线上宣传,在解决群体纠纷时同步提升其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金鸡湖街道依托网格化治理,网格员在解决邻里漏水纠纷、公共区域物品归属争议等高频小微矛盾时,采用“唠家常”式沟通方法普及相邻权、物权等法律常识,把矛盾现场变成学法课堂。
二是体系建构织密解纷网络,强化法治意识。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推动调解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进位”转变,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提供坚实保障。构建“6+179+N”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作用,推进企业调委会、“澄南就事”“澄南家事”等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织密解纷网络,将专业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聚焦重点领域,整合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所、信访部门等力量,联合“三官两师一员”“五老志愿者”等群体,组建专业巡回调解队伍,提升纠纷化解专业性和实效性。创新“群众吹哨、社区初调、街道下沉、巡回调解”机制,主动排查、提前介入潜在纠纷,让公民在调解服务中感受法治温暖,强化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认知。
三是专业赋能提升调解能力,夯实普法基础。园区司法局通过研讨交流、集中授课、案例评析等多种形式,邀请法官、资深调解员围绕工程欠薪、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家庭婚恋矛盾等常见案例,从法律适用、调解技巧、心理沟通等方面开展专业授课,提升调解员“以案释法”能力。唯亭街道组建巡回调解专家库,发挥专家专业优势,定点下沉社区指导基层调解,同时依托园区四类法治实训和街道人民调解实训基地,全覆盖抽调社区社工参与跟班实训,双向联动提高基层社工“解纷+普法”能力。胜浦街道制定年度调解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调解沙龙”,通过法律讲堂、经验分享、情景演练、跟班实训等多样化形式系统培养调解骨干力量,让调解员成为法治宣传“移动载体”,在调解中精准普法助力公民法治素养稳步提升。
苏州工业园区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