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城转型蝶变,运河福地文化积淀。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贾汪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法治贾汪”建设目标,创新打造“普法+”工作模式,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贾汪区司法局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成绩突出集体”称号,马庄村“三治融合”等相关经验被省司法厅推广,实现了普法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提质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强化统筹,
凝聚普法合力
贾汪区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推行“三单两评一考核”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大格局。法院、市场监管、公安等15家重点单位成立“普法联席会议”,定期围绕年度普法重点任务、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开展会商研判,针对性解决细分领域普法需求。围绕“民法典宣传月”“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贾汪区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50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20万余份,通过“山水贾汪”“贾汪政法”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普法相关资讯1000余条,实现“线上精准推送、线下全面覆盖”的立体普法效果。
聚焦需求,
精准法治供给
“原来法律可以这么有趣!”一名参加完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兴奋地说。贾汪区73所中小学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法治副校长讲法治”“模拟法庭”“法治漫画大赛”等活动300余场,赠送法治读本、书籍5万余本,受益师生3万余人。与此同时,作为徐州市唯一省级“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贾汪区积极构建“机关+学校+网格+家庭”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新格局,打造了“检爱·一汪星辰”未检品牌、“法润蓓蕾”法律援助工作站、打造12355“青春树洞”等特色平台,全面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其中,“法润蓓蕾”法律援助工作站入选江苏省第二批“法润惠民生”服务品牌。
在服务企业方面,贾汪区聚焦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推行“你点单·我普法”服务模式,助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升合规经营能力。“八五”普法期间,为辖区内109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提供法律服务236次,解决经营问题96个,完成合规审查87起,发放普法资料1万余份。
深化品牌,
激活普法创新动能
贾汪区将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依托潘安湖、大洞山等景区打造区域法治文化集群,达到“法景融合”的效果。“八五”普法期间,全区共新建、改建法治文化阵地50余处,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贾汪区京杭运河法治文化园荣获第四批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
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法润贾汪·典亮生活”等主题的法治文化巡演活动200余场次,创作快板《人民法典新花开》、法治小品《婆婆也是妈》等百余件法治文化作品,建立区级法治文艺作品库。强化传统文化与法治创作融合,“马庄普法香包”作为徐州唯一代表,受邀参加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江苏站”启动式暨网络普法市集活动,同时入选江苏省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八五”普法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法治漫画、书法、微视频等作品,20余幅优秀作品在“法润江苏网”平台展示。
赋能基层,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贾汪区着力夯实法治社会根基,培育1719名“法律明白人”并实现年度培训全覆盖,村(居)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100%结对,筑牢基层法治第一道防线。同时,持续巩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管理成效,贾汪区已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7个。贾汪区司法局联合江苏师范大学共同撰写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的马庄模式研究》,在《中国经济评论》等重要期刊发表。马庄村“‘三治融合’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入选“2023年全省法治乡村建设典型案例”,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贾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