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司法局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作为提升政府公信力、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底座基石,用高水平法治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优化机制为“切入点”,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区高质量考核指标,强化上下协同,镇街党委将深化基层法治建设、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等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同年度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工作一体实施,开展述法民主测评,结合专题述法、现场述法,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增强“关键少数”依法履职能力,连续三年组织区级部门、镇街法治建设相关领导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开展新提拔干部学法用法监督教育活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法治教育练兵比武;突出以案为鉴,组织公职人员旁听行政诉讼、职务侵占类案件庭审,提升法治意识。构建“靶向监督+辅助整改”工作闭环,将出庭应诉不规范,复议、诉讼纠错案件较多单位列为执法风险单位,组织政府法律顾问针对某街道房屋征拆领域败诉易发问题,开展上门“会诊”送法,为街道及村(社区)“两委”干部作房屋征迁规范性流程专题辅导。
二是以依法行政为“关键点”,推动法治政府新突破。深化基层执法体制改革,开展镇街赋权动态调整,会同编办梳理镇街拟收回行政处罚赋权事项清单28项。开展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依托行政执法大讲堂,邀请行政庭法官结合败诉案例为执法人员讲授执法风险点。发挥合法性审查职能,推行承办单位初审+政府法律顾问复审+司法局终审的合法性审查“三审模式”,今年以来为重大行政决策、行政协议、政府上会议题等开展全覆盖法制审核40余次;服务古城更新等中心工作,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全流程保障古城公房“1+1+N”管理体系出台,为盘活利用公房资产、推进古城有机更新提供法治化指引。发挥复议监督作用,今年以来对有纠错风险单位及时制发《风险提示函》4件,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持续彰显,采用“听证+调解”等方式推进基层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10件。
三是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深化法治为民新实践。依托3个司法行政片区中心,发挥司法所法治一线阵地作用,以大型所辐射周边中小型所,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等资源共享,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主题“法治下午茶”课程210余场次。推进基层政务服务自助办,将镇街6个部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线下服务延伸至“苏服办”APP广陵旗舰店,公安系统运用“云格”民意感知平台,2024年以来解决群众线上诉求1300余件。构建四级调解网络,先后培育出“老兵”“邱正桃”“吴露俊”等个人调解工作室。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畅通线上+线下投诉渠道,在司法行政办事大厅设立执法监督窗口,成立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2家,共促执法规范,运用涉企行政检查一体化平台,落实亮码入企、实时评价举措。做优法治惠企服务,围绕“法护民企”专项普法,联合工商联等十余个部门,今年以来开展进企宣讲服务25次。
四是以普治共举为“发力点”,弘扬法治社会新风尚。营造尊法崇法环境,打造“悟空说法”“华小律释法”“广小援”等普法品牌矩阵,开展法治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系列活动300余场次;建成区法治文化大道,开辟法治古城、法治乡村游览路线,定制两辆“法治大篷车”,直达村居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法治树》《荷风法韵》等4个作品入选省非遗法治作品云展播。培育基层法治人才队伍,125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分期分层培育1345名法律明白人,借助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1+N”结对行动,推进双方工作互融。壮大基层法治建设新力量,引入10名退役军人司法协理员,协助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突出平台建设,镇、村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和司法行政服务窗口,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综合服务;在村(社区)设立“网格法庭”,今年以来参与纠纷化解78件。深化“精网微格”工程,依托网格开展服务走访、民意收集、隐患排查等工作,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古城社会治理精品示范区。
(广陵区司法局 孙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