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市江都区聚焦“一老一小”,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活动,不断增强“一老一小”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以普惠化为抓手,“阵地建设+部门联动”确保法律服务“就近可办”。完善“一老一小”纵横服务网络,纵向上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核心,完善以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核心的服务网络,强化基层服务阵地职能,广泛培育法律明白人、配齐村(社区)法律顾问等服务力量,形成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保障服务广覆盖。横向上在妇联、民政局、团区委、学校附近等地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建立对接联动机制,指派律师定期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畅通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维权快捷通道,积极回应需求,有效维护合法权益。联动公安机关释法说理、检察院支持起诉、法院快立快审,多角度拓展服务接口,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开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提供精准及时法律服务,为“一老一小”寻求法律服务提供便捷途径。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一老一小”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等案件368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二是以精准化为路径,“需求分类+做实支撑”确保法治供给“触手可及”。突出普法重点,根据“一老一小”的不同法治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精准普法宣传教育,针对“一老”,采取老年人感兴趣的文艺演出、法律专家讲座、受害者现身说法等方式对伪保健品、医托、电信诈骗等多种侵权案件类型进行详尽讲解,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诈骗陷阱展演给老年群体。针对“一小”,设计开发“嘟嘟”普法课堂、“嘟”来学法系列研学活动,通过 “零距离”“沉浸式”体验的普法方式,激发学生学法兴趣与热情。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维权手册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校园法治课堂3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15000人次。强化人员支撑,择优选取82名司法行政干警、公安、法官、检察官组建法治副校长人才库,采取岗位自荐、职能部门和学校选取的“双向奔赴”选聘模式,提升法治副校长匹配度。建立“专特长”法援律师名册,申请人可通过名册,自主选择律师提供援助服务,让受理、审批、指派、律师介入无缝衔接,将窗口服务前移、专业力量下沉。
三是以品质化为目标,“智慧赋能+专业提升”确保法治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擦亮“都好援”品牌底色,结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设计开发“都好援”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并在邵伯、小纪、宜陵、丁沟四个片区便民服务大厅投放“都好援”服务终端机器,方便偏远地区老年人在当地就能与城区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进行视频会面。强化专业支撑,将“法治带头人”与“法律明白人”等培育工程相融合,推动农村法治建设体系化,有效打通法治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组织司法所人员对未成年社矫对象及社矫对象未成年子女走访排查、需求评估,邀请儿童学专家、心理学家对于家庭贫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未成年人通过沙盘推演、音乐疗法、互动游戏等方式,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今年以来,共开展自我认知主题心理团辅2次、专题辅导40余人次,引导青少年重塑健康心态。
(江都区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