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邮市司法局在该市南门大街文旅街区创新设立全市首家“法治小铺”(即旅游权益法律服务工作站),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有机融入市井生活与文旅场景。国庆期间,累计服务市民游客近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一是锚定核心定位,打造法治惠民前沿阵地。立足该市南门大街人流密集、文旅融合发展的特点,以“市井繁花漾法韵流光,法治小铺润民生安康”为建设理念,明确“法治小铺”兼具法律服务“暖心窗口”与公共服务“休憩空间”双重功能。一方面,作为法律服务“暖心窗口”,集成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立法意见征集、公证业务引导等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古雅庄重“休憩空间”,小铺内陈列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典籍及通俗普法读物,满足市民游客阅读休息需求。今年国庆期间,小铺创新采用“部门驻场+主题专场”模式,连续8天组织司法行政、公安、检察、法院、城管、税务、农业农村、人社等职能部门轮流“坐班”,围绕反诈防骗、消费维权、市容管理、税收政策、农资维权、就业保障等群众关切领域,通过“小凳聊天”“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靶向普法,有效提升法治宣传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是深耕载体建设,构筑法治文化沉浸空间。载体建设上,突出“小、精、融”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古雅温馨、功能复合的沉浸式法治文化空间。“法治小铺”选址临街商铺,面积约20余平方米,门头采用古朴黑衬金字,与街区建筑风格和谐共生,实现法治服务与历史文脉有机统一。内部空间规划合理,划分为三个功能区:“法律智慧宝库”区配备实木书架陈列法律书籍和通俗普法读物,兼顾专业性与可读性;“便民点单服务区”以木质挂牌清晰展示7项核心服务功能,群众可像“点菜”一样便捷选择所需服务,充满市井亲切感;“文化融合体验墙”可视化呈现本地法治文化脉络,增强空间的文化底蕴和教育功能。整体布置氛围温馨实用,并通过实木书架、便民设施等细节,营造“可学、可问、可感”的互动空间,吸引市民游客主动走进、愿意停留。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畅通法治服务最后一米。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整合律师、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组成“法治小铺智囊团”定期驻点,提供“简单问题现场答、复杂情况帮对接”的精准服务,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响应。借鉴国庆假期成功经验,推行联动服务模式,建立“主题专场”活动机制,不定期邀请“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入驻,围绕反诈、消费维权、劳动保障等热点开展靶向普法与专业服务,形成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普法合力。强化日常运营管理,明确“法治小铺”店员的岗位职责与服务流程,确保日常服务不间断、基础功能全实现。同时,根据群众反馈和实际需求,动态优化服务内容和活动形式,保持“法治小铺”的活力与吸引力,使之真正成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常态运行的法治便民服务站。
郭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