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灌南县司法局立足职能定位,以建设高标准法治文化长廊为抓手,创新载体形式,丰富内容供给,在全县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谋定后动,精准落子。县司法局将法治文化长廊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及“八五”普法重要举措,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调度推进,统筹解决规划、选址、设计等关键问题。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组织专人走进社区、公园、广场、乡村等场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确保阵地“建在群众身边、融入日常生活”。精准定位宣传主题,既突出宪法、民法典等国家根本大法的宣传,又紧密结合县域历史文化、产业特色与社会治理需求,融入地方性法规、乡规民约、典型案例和本土法治人物事迹,使长廊既有“法治共性”,又具“地方风味”。
精工铸景,法治植韵。县司法局坚持内容与形式并重、艺术性与教育性统一,突破传统宣传栏单一模式,综合运用雕塑、石刻、展板、电子屏、二维码等多元载体,设置宪法宣誓台、民法典漫画墙、法治谜语互动区、法治故事音频点等,增强群众参与感与体验感。聚焦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防范诈骗等群众关心热点,以“以案释法”形式解读法律要点,并定期更新内容。注重长廊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采用仿木结构、青砖黛瓦等设计元素,将法治标语、格言镌刻于景观石、融入绿化带,实现“寓教于景、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
深耕运营,普法活水。依托法治文化长廊常态化开展宪法宣誓、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累计接待群众超2万人次,解答法律咨询千余次。设立法律服务便民点,提供常用法律文书范本,公示法律援助、公证等办理流程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获取专业法律服务。同时,将长廊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干部法治素养现场教学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法治文化长廊已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课堂”,有效提升了市民法治素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下一步,县司法局将持续完善管理维护与内容更新机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普法模式,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灌南县司法局 张慧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