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宿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落细,围绕普法责任制落实、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基层依法治理深化以及法治文化建设推进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一、锚定普法责任链条,全域提升法治能力
一是织密普法责任网。宿城区严格践行“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纵向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普法网络,横向打通各单位普法职能壁垒。每年年初精准制定《年度普法宣传联动事项一览表》,按时间节点细化全年法治宣传教育任务,每月靶向发放《重点普法工作提示单》,以清单化管理推动普法责任落地,确保组织领导、力量配备、工作落实“三到位”,让普法宣传既见力度更显精度。
二是树牢领导学法旗。将宪法、党内法规、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纳入领导干部年度学习计划,构建全面且精准的学法指引框架。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开展学法活动16次,区委常务会学法20次,组织领导干部旁听庭审20余场,区委党校举办春、秋季主体班和中青年干部素能锤炼培训班8次,为320余名党员干部“充电蓄能”,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及应对风险的能力,让法治旗帜在领导干部队伍中高高飘扬,引领全区法治建设稳步前行。
三是强化干部法治力。宿城区结合干部队伍实际,以系统化、常态化学法机制为抓手,提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针对各级干部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模式,线上整合法律法规库、法治微课、模拟测试等资源,为干部自主学法提供便利;线下开展干部法治培训班4次、执法人员专题培训9次,邀请法学专家、资深法官检察官开展案例教学,助力干部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实践逻辑。依托宿城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百余名干部开展实地教学活动。
二、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打造精准高效模式
一是实行分类普法。针对青少年,聘请公检法司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法治课程,建成2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青少年网络漫游e家”,近五年累计开展活动350余场次;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开展“法治进企业”专项行动,围绕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等内容,为辖区150余家企业提供“订单式”普法服务;深化“1+N”法律明白人行动,强化基层法治宣传,近五年培养法律明白人1152名,参与基层法治实践1800余场。
二是打造普法品牌。以象征公正的獬豸为原型,精心设计卡通普法形象“宿小司”,围绕群众关心的法律热点,制作系列普法微动漫,延伸推出“宿小司”主题普法周边,让法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同时,深化“宿鼎鼎”检察文化品牌建设,推动“鼎鼎”法治小摊走进社区、深入巷陌,通过“鼎鼎”法治宣讲团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切实提升普法宣传的实效性,推动普法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传播”,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三是创新普法形式。“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宿城区持续创新普法模式,构建起更具吸引力、传播力和实效性的宣传新格局。一方面升级传统形式,创新推出“庭审释法”特色活动,将真实庭审现场“搬”出法庭,直接嵌入校园、社区等群众身边场景,让法律威严与民生温度近距离交融。另一方面借力新媒体赋能,以微信公众号、E览宿城APP为核心载体,通过直播、图文、短视频打造多维度普法矩阵。
三、深化基层依法治理,筑牢平安和谐根基
一是夯实基层法治力量。以“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深化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结对共建。每月聚焦民法典及基层治理法规开展1次专题培训,同步组织法治队伍参与纠纷调解、村规修订及普法宣传,充分释放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同时,全面建成覆盖镇街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调解等“一站式”服务,高效解决群众法律难题。
二是打造法治示范标杆。持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通过常态化督导、定期评估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指导各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紧扣法治精神,让公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机制,将议事决策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基层事务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目前,全区已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72个。
三是构建矛盾调解网络。构建“法律顾问+专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协同联动模式,形成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依托“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的优势,协助专职调解员收集社情民意并精准排查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潜在风险点,法律顾问从专业角度研判法律关系、提供法律咨询,为纠纷化解提供法治支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近三年,全区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4869件。
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崇法尚法新氛围
一是打造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目前已创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5个、省级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1个,以及民法典主题公园、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馆、宿城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各1个,打造红色法治文旅线之城区线和镇村线,实现镇街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这些阵地将法律知识与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熏陶。
二是创作法治文化作品。深入挖掘宿城特色,结合剪纸、烙画、柳琴戏、苏北大鼓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了《清风送爽话法典》《全民心系民法典》《宪法颂》等多部法治文化作品。推出《特殊的房客》《有钱了》《宿小司普法微课堂》等动漫作品以及《法姐有话说》系列普法短剧,其中短剧《“面子”真香》荣获全省民法典普法短视频比赛一等奖。
三是组织法治文化活动。紧扣“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法治文艺汇演十余场,将法律条文融入歌曲、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以生动演绎让法治知识入脑入心,激发群众学法热情。组织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鼓励群众创作法治主题书画、短视频等作品。举办法治答题竞赛,设置互动环节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开展系列法治文化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有效提升了全民法治素养和参与度。
下一步,宿城区将以“八五”普法终期验收为契机,全面复盘总结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靶向施策加以改进,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深化基层治理,深耕法治文化内涵建设,以更高标准提升普法精准度与实效性,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宿城注入持久动力,让法治精神真正扎根基层、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