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都区司法局精准对接企业,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以法治的厚度涵养营商环境的温度,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保障合法权益做“加法”。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作用,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广泛收集行政执法问题线索,营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对涉企稳增长类政策文件合法性审核,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受理、快速办结。监督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公平竞争审查等程序的情况,充分听取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等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共审核把关产业政策文件4件,提出意见建议6条。
二是审批办事流程做“减法”。针对面大量广的民生服务事项,在全区范围开展“减证便民”改革工作,梳理各部门确定取消、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设置了涉企法律援助、公证“绿色通道”,涉企公证、法律援助优先接待、优先受理,法援律师、公证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公证服务。遇到特殊情况,按需提供上门服务、现场办理、节假日办理、快速处理等服务,确保企业办事流程畅通无阻。
三是优化法律服务做“乘法”。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工作。组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法律服务团,结合“万所联万会”“法治体检”“四进四送”等活动不定期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定期商讨解决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助企纾困长效机制。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全区律师主动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安全法律服务、安全生产法律知识专题宣讲等,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在盐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设立公共法律服务驿站,有效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公证等法律资源,切实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四是解决矛盾纠纷做“除法”。在区非诉服务中心设立“枫桥盐商”窗口,为涉企涉商矛盾纠纷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调解服务。截至目前,区非诉中心“枫桥盐商”共受理商事纠纷124件,化解纠纷124件。联合区工商联成立区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推动9家企业成立调解工作室。运用“面对面+背靠背”调解法,使涉企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切实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盐都区司法局 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