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海安市司法局以西园社区为试点阵地,牵头打造“惠民益企”综合服务项目,紧扣居民“急难愁盼”和辖区企业发展痛点,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起法治护航基层服务新格局。
精准定位,锚定多元法治需求。联合“法律明白人” 、普法志愿者、网格员、楼栋长等力量,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实地走访等调研模式,精准梳理出多种需求。针对社区内老年人占比高、儿童托管需求大、邻里纠纷偶发等问题,明确便民服务、法治保障、民生帮扶三大惠民项目。围绕辖区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合同纠纷、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痛点,落实法治护航、政策解读、资源互补等具体举措,帮助企业减轻经营负担,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资源整合,构建多方力量联动。打破“单打独斗”局限,牵头构建“1+N”联动服务体系,将分散资源拧成“服务一股绳”。由司法所统筹协调,负责整体规划、资源调配、流程监管和效果评估,为项目提供核心业务支撑。吸纳社区党员志愿者、退休干部、行业能手组成“惠民益企志愿服务队”,构建“N方协同”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机制,开展政策宣讲、义务帮扶、技能指导等活动,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抱团发展。
多维落地,打造多样服务平台。建立“法治惠民”服务平台,设立邻里纠纷调解站和便民代办窗口,实现“矛盾不出楼栋、纠纷不出社区”。建立“助企赋能”服务平台,针对企业潜在风险开展 “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每月召开由司法所、社区、企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议事会,收集对项目服务的意见建议,动态调整服务内容,确保项目精准匹配需求。社区邻里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30%,群众满意度从86% 提升至98%,辖区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显著增强。
(海安市司法局 朱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