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升平安法治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海安市延续“小喇叭”普法经验的基础上,在大公镇创新推出“平安播客”普法品牌,推动平安法治宣传从“听得到”升级为“看得懂、能参与、有温度”。
从声波传送到光影演绎,构建普法新兴矩阵。为实现普法资源下沉、覆盖更广、触达更准,大公镇统筹配置16套便携式投影设备,实现“一村一影”全覆盖。同时,从组织动员、影片放映、现场放映等几个方面对32名专职网格员开展系统培训,确保普法放映规范专业。依托全镇404个微网格,精选1200个“平安播放点”,充分利用农村堂屋、副业用房等场所,结合农时农事灵活排期,做到“农闲集中播、农忙精准送”,让法治光影照亮乡村每个角落。
从单向灌输到按需点单,推动普法精准供给。为了有效保证播放质量,综治中心专门成立普法节目组。节目组广泛整合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门资源,同时吸纳短视频平台上的优质公益内容,建立起多元丰富的“普法资源库”。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播客”创新推出“订单式”普法机制,围绕反诈防骗、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群众关切,自制方言短片、案例解析视频10余部,将生硬法条转化为亲切易懂的影像故事,让普法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从被动听讲到沉浸参与,打造普法互动体验。普法不仅要“送下去”,更要“活起来”。“平安播客”构建起“微网格员组织—专职网格员放映—法律明白人讲解—法律顾问答疑”的四步普法流程,形成“观影+解读+互动+咨询”的完整闭环。现场还配有普法小礼品,增强活动吸引力。每次放映均记录“播放日志”,持续优化内容与形式。截至目前,大公镇已开展“平安播客”活动230场,覆盖群众超3000人次,有效筑牢了基层法治防线。
(海安市司法局 朱涵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