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织密公共法律服务“网” 兜住法治生活“幸福底”
2025-10-31 09:49: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海门区司法局紧盯群众与企业法律服务需求,以 “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均等普惠” 为目标,从平台、服务、质量多维度发力,让高质量法律服务成为群众与企业的 “定心丸”。

以三级平台“支点”,筑牢全域覆盖法律服务根基。海门区司法局以 “以点连线、以线带面” 为原则,搭建起覆盖区、镇(街)、村(居)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服务。区级层面,高标准打造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律师咨询、“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公证办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行政复议、非诉讼纠纷化解等服务,通过打通该中心与各镇街、各行业部门和政法单位信息流转通道和对接处置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处置、全链条解决”;镇(街)层面,11 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升级,以镇(街)司法所为核心枢纽,深化 “一所五站点”(公证业务协办点、法律援助代办点、仲裁业务联系点、立法民意征集点、非诉讼纠纷化解点)标准化建设,每个站点均配备法务人员与调解员,形成 “15 分钟法律服务圈”。村(居)层面,157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 298 个村(居)法律顾问,定期开展现场咨询、法治讲座、纠纷调解,2024 年累计提供服务上万件(次)。外来务工人员孙某因工伤十级与企业起纠纷,正是村居法律顾问曹舒雯从中调解,帮助他拿到 7 万余元赔偿款,真正实现 “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助企纾困为“经线”,搭好全程护航法律服务骨架。围绕企业发展的法律需求痛点,海门区司法局推出 “产业链 + 法律服务” 模式,串点成链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机器人产业链、新业态货车司机、工业密集型企业等领域,布局 “链上之家”“新驿家・货车司机之家” 等法援站点,提炼出江苏省 “法援惠民生” 特色品牌 ——“援链惠民”,站点间互联互通,共享劳资纠纷、工伤处理等经验;积极发挥公证证明、服务、沟通、监督等功能,建立公证与企业无障碍沟通渠道,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加急服务、绿色通道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涉外公证事项提供“公证+认证”一体代办服务,促成全球最大的绿色环保汽车滚装船“礼诺极光”号船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多月交付,得到挪威礼诺航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的充分认可。优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设置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岗,选聘优势匹配、业务精湛的律师事务所担任主要服务团队,围绕开发区环境保护、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提供法律建议,为重大规范性文件、重大招商引资合同等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意见,共参与招商引资谈判45余次,保障涉及金额约87亿元的项目成功落地。

以高效便民为“纬线”,编织全时响应法律服务网络。线下机构提供人性化的便捷服务。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等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场所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精准对接其工伤赔偿、劳务纠纷、欠薪维权、证据保全等高频需求,法律援助中心针对农民工群体实行 “当日申请、当日流转、当日审查” 机制,最大程度压缩维权时间成本,公证处则简化申请材料清单,优先分配办理窗口,并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等情况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共享律所”实现全天候的专业服务。区司法局引入“共享律所”智能法务机,采用“真人律师+机器人”形式,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委托、机器人执勤、智慧普法等模块服务,以图文、语音、视频多种方式与律师沟通,实现线上专业律师一对一即时咨询,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线上服务”畅通多元化服务渠道。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苏解纷”微信小程序及“法润民生”微信服务群等线上载体,配置律师、司法干警等专业力量,实现各类法律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动各类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互融互通、高效运转,快速响应。

(海门区司法局:张玲玲)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