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马某等人愁容满面地来到建湖县法律援助中心请求帮助。马某表示他们一行73人跟随包工头洪某工作一年,被拖欠工资140余万元,找洪某要钱却被告知钱在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则说工程款被冻结。
县法援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开辟绿色通道,指派对办理讨薪案件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刘跃文承办。刘跃文与当事人逐一核对欠薪金额,收集考勤表、工资欠条、工程结算单等证据。
考虑到公司账户被冻结,直接诉讼耗时过长,且接近年关,工人们都想拿到工资好回家过年,刘跃文决定采取“仲裁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快速解纷。在收集好证据后,刘跃文立即向县劳动仲裁委提请仲裁,并多次沟通争取优先立案。在县劳动仲裁委的主持下,刘跃文代表工人与建筑公司、洪某进行协商,最终在春节前,马某等人拿到了被拖欠工资。
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全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深入宣传贯彻、多措并举推动条例落实。上半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5982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8万人次,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服务保障民生需求,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困促共富”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法律援助范围、受理审查程序等方面条例新规定,推出系列精准化服务举措,办理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法律援助案件24847件,办理涉农作物、养殖产品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侵害请求赔偿等新增法律援助事项的案件314件。
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和“护航新业态”行动,通过免予经济困难状况核查、容缺受理等方式,简化农民工和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手续。
开展“护苗助成长”行动,加强对未成年人抚养、监护、人身安全等事项法律援助,根据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法援接待专区28个。健全残疾人无障碍措施和服务,举办“残疾人关爱月”活动,深入残疾人康复机构、托养机构、福利企业、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及关爱服务等活动89场。
织密服务网络站点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安排,按照条例有关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设置布局、工作职责等要求,深入实施站点覆盖提升工程,构建均衡可及、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相关经验做法“亮相”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培训班。
将站点建设与规范改造、效能提升统筹一体推进,上半年提升工作站点459个,新建工作站45个、联络点51个,村(社区)站点覆盖率达95.4%,通过站点接待咨询3.4万人次、受理申请7029件。推动站点与人社局、总工会、劳动仲裁部门等单位协作、功能融合,在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新就业群体集中场所设置站点92个,江阴市“货车司机之家”联络点工作案例被央视报道。
强化保障监督夯实法律援助发展根基
落实条例在机构建设、数据赋能、工作机制等方面新要求,完善法律援助保障监督体系。优化法援律师案件指派制度,补充调整办案律师库和质量评估律师库,强化队伍动态管理。加强与省民政厅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接,在线核查申请人身份信息和经济困难状况700余人次。
开展法律援助“区域通办”试点,编制工作指引,打破地域限制,推动法援资源跨区域流动,采取“市域通办”“跨市协办”“站点直办”等方式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试点开展以来办理“区域通办”法律援助案件153件。
组织学习宣传营造条例实施良好氛围
印制《法律援助指南》、条例解读、法律援助文件汇编等,制作《两分钟了解法律援助》《一图读懂新修订的<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等视频和图文,组织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各地通过解读条例、发放学习资料、录制讲解视频等方式开展条例学习培训。
注重培育发掘典型案例,扬州市邗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卖小哥交通事故进行援助一案被《人民日报》报道,苏州市高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对胡某某遭受家庭暴力提供法律援助案入选司法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典型案例。
开展“站点云游”“身边的‘法援’”系列专题宣传,编印法律援助工作年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掠影等宣传册,多角度宣传法律援助服务成效,提升法律援助社会知晓度。
来源:省法律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