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家港市紧扣企业发展需求与法治建设重点,从风险防范、需求响应、监管优化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新兴产业培育、民营经济发展、市场秩序规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是紧盯“风险点”,打造多维度风控体系。聚焦生物医药、氢能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靶向施策,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范服务。整合律师事务所、律协专业委员会资源,针对新兴产业特点,组建法治体检、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化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从合同审查、规范管理到风险预警的全过程、综合性法律服务。面向40余家重点加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专题讲座,创新推出“法治问诊+内控评估”专项服务,切实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开设“商业秘密保护课”,围绕商业秘密保护适用情形、侵权救济途径等内容进行深度讲解,为科创企业送上“法治锦囊”,护航企业创新发展。举办“法护营商 聚力发展”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暨《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贯座谈会,帮助企业精准理解法律条款、明晰司法保护边界。
二是锚定“需求点”,构建一体化服务闭环。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法治需求,出台《服务民营经济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多部门在涉企服务中的职责分工与协作流程,推动形成 “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的服务格局。依托“律管家”法律服务驿站、企检服务中心等,搭建常态化需求对接渠道,通过驿站驻点律师坐班答疑、服务中心专人对接、线上渠道实时响应等方式,重点收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在合同履行、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司法需求与痛点问题。围绕企业法律需求,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建立“需求收集-协同响应-跟踪反馈”闭环流程,实现民营经济服务从“单一化”向“一体化”转变,以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聚焦“关键点”,落实全链条统筹监管。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切实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法治支撑。深化“三跨四清单”(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和检查事项清单、“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清单、“免罚轻罚”清单)改革,推动涉企行政检查降频增温。聚焦重点领域执法规范,扎实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对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3个重点部门开展实地督查,在农资质量、公共卫生、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累计评查执法案卷159份,通过“督查+评查”双措并举,持续提升重点领域行政执法质效。设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选取11家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联系点,广泛征集行政检查问题线索。在“法润沙洲”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征集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公告,畅通问题线索征集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张家港市司法局:姚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