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八五”普法:以法治之光 照亮彭城前行之路
2025-09-23 15:11:00  来源:法润江苏

自2021年“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徐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普法规划目标,将普法工作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结合,推动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结出累累硕果,显著提升了全民法治观念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让法治光芒遍洒彭城大地。

完善体系,构建普法工作坚固基石

徐州市把“八五”普法当作法治徐州建设的关键基础工程,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夯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系统谋划推动整体推进。2023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工作会议上,其述法工作获司法部法治督察局局长的充分肯定,彰显了高位推进的成效。

每年发布的《徐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及履职评议现场会,让普法责任得以细化落实。同时,注重夯实队伍根基,精心培育市直普法骨干队伍、县级专职队伍、普法讲师团等“七支”普法力量。五年来,这些普法队伍活跃于广场、田间与企业,开展2万余场次宣传活动,提供5万次法律咨询,超900万群众从中受益,成为普法的坚实保障。

在乡村,徐州积极响应法治乡村建设要求,树立15个全国、118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标杆。同时,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的马庄模式研究》公开发表,马庄村案例入选全省法治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其“三治融合”及小吴村“四位一体”模式,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以示范力量驱动全市乡村治理优化升级。

聚焦重点人群,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引领“龙头”,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徐州更依托微信公众号设置 “习近平法治思想徐州实践”专栏,共享18篇地方实践经验。同时,实施基层党员干部法治“头雁工程”,借助《徐州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学法用法清单制度》,助力全市近2万名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为基层法治建设掌舵领航。

筑牢“源头”,守护青少年法治成长。徐州1249所中小学均已配备法治副校长,并开设线上培训。系列特色活动,如“童画世界 绿色人生”禁毒主题画评展及连续5年的 “孩子心中的民法典”画展,用童趣形式向青少年传递法治理念。此外,29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及省内首家 “阳光学校”,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法治环境,精准矫治问题行为,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

助力“重头”,护航企业稳健前行。依据《徐州市关于开展普法润企工作方案》,徐州通过“法治进企业”“千所联万企”等,委派律所驻点园区,按需供法。其以“普法+公证调解”化解徐工集团 6.3亿元重大纠纷,还赠出9000余册《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图谱案例》书籍。五年来,服务7690 家企业并提1.3万余条建议,用法治为企业发展赋能,化解经营风险。

服务“大头”,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借“民法典宣传月”契机,徐州以“法治赶大集”为群众普法学法搭建平台,并融合非遗技艺创作民法典主题香包、泥人等,将法律转化为百姓身边的艺术。此外,“文艺 + 法治 + 德治”基层巡演5200余场,惠及40余万人,拉近群众与法律的距离。同时,176 家新建农村法律援助站点,办理2393件民事案件,有力保障困难群体维权,彰显法治温度。

把握节点,打造多元普法创新格局

徐州借“法律七进”活动,在重要节点开展针对性普法,已累计举办1.26万余场讲座,发放98万余份资料,展播近 2.9万部微视频,让法律知识在关键时期高效触达大众。

特色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同样稳步推进。徐州推动村(社区)法治广场、长廊全覆盖,并打造运河法治公园、“汉风法韵” 特色园等39个省级示范点,构建起“市县有场馆、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网络,使群众抬眼见法、就近学法。

网络普法方面,徐州借技术东风蓬勃发展。其通过征集 1.8 万余件法治作品,发掘诸多优质案例,其中《花鸟鱼虫 “绘”画“法”》等获司法部认可。“抖来说法短视频创作大赛”五年来吸4.9万余件作品投稿,浏览超5.4亿次,“铜小司”等AI普法形象也借助直播课堂等创新形式,推动徐州网络普法迈向新高度,并以7个广播电视法治栏目构建公益普法矩阵,拓宽普法辐射面。

“八五”普法至今,徐州凭借创新探索与扎实推进,已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认可。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成为全国示范基地,“小创新推动基层大治理”等多项案例入选长三角或司法部案例库,泉山区、邳州市获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5个集体与4名个人荣获全国中期先进。这些成果见证徐州普法的坚实步伐,也激励徐州在后续普法工作中持续奋进,续写法治徐州建设的崭新篇章,以更优的法治成效提升民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