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五载普法路;法治春雨,润物细无声。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紧扣“法治泰州”建设目标,泰州以“精准普法、融合赋能、全域覆盖”为主线,将法治文化浸润与基层依法治理深度结合,推动普法工作从“覆盖数量”向“服务质量”跃升,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责任体系筑牢“硬支撑”
2025年6月10日,泰州、兴化两级人社部门开展“每月普法班车”活动,监察员化身普法宣传员,前往施工现场,给农民工和项目负责人送上《劳动者维权指引》等资料,面对面解答劳动合同签订、欠薪投诉渠道等方面法律问题。

2021年,《泰州市“八五”普法规划》正式出台,突出法治素养提升、协同联动发展、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养成等四个方面,为普法工作提供行动指引。
泰州坚持将普法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全局,以“制度+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普法格局。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开展“每月普法班车”活动,分“部门班车”和“实体班车”。其中,“部门班车”涵盖90家市直部门,根据“一单位一主题”,定期组织班车送法活动,累计“发车”400余次;“实体班车”则依托重点公交线路,打造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多条普法主题线路。
普法品牌激活“生命力”
2024年9月18日,泰州开展市管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学法”活动,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述法,并接受“两代表一委员”质询答辩,法律实务专家结合本地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泰州打造领导干部“头雁领航”品牌,落实领导干部学规学法制度,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在全省率先开展国企专场“述法+学法”活动,推行“学法考法+积分管理”模式,为全市90家机关、重点企业领导干部制定“共性+个性”双轨学法清单,将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重要指标。

打造青少年“法治铸魂”品牌,深入实施青少年“学法护航·守护成长”专项行动,将每年9月定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月”,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推动全市358名法治副校长累计履职6700余课时。
打造企业“法治护航”品牌,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所需”,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直通车”专项行动,组建市级精准普法护航团,邀请民营企业家与全国人大代表、律师、仲裁员同台互动,推进普法护航团进商会、进园区、进企业1650余次。
普法矩阵厚植“软实力”
5月9日,泰州市2025年“法治文旅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首次发布“法治文化旅游线路”,将法治文化地标与经典景区串联,打造“法景融合”的沉浸式旅行体验。

“以文化人、以法润心”,泰州将法治融入文化建设,打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法治文化生态,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建成“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2个、法治文化特色园1个,围绕长江大保护,在靖江、泰兴、高新高港打造“长江法治文化集群”,形成“一江三地”法治文化景观带。
连续3年创新开展“文艺走基层·普法进万家”、法治儿童节等主题法治文化活动,举办“送欢笑送法治”曲艺线上云春晚等法治专场活动3300余场次。面向全国举办“法润泰州•与法同行”法治文创作品征集评选和集中展示活动,让法治文化“活起来、传开来”,惠及更多广大群众。
组建新媒体普法微矩阵,发布普法图文、视频等新媒体作品200余件,拍摄制作普法短视频、微动漫145条,点击量超69万。
法治动能提升“硬本领”
泰州市海陵区泰康社区“法律明白人”程磊每月都与社区干部、法律顾问等人一起,携带民法典和民意记录本,在社区法治长廊围绕充电桩位置、垃圾分类点设置等民生问题,倾听民意、用法律条文合理解读诉求。

泰州坚持“普法与治理融合”,将法治思维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压舱石”。
深入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组织全市671名村(居)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结对,通过“以师带徒”“实践共促”模式,带动法律明白人共同参与基层依法决策1650余件、修订村规民约146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4690余起、开展普法宣传7270余场次。
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严格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复核机制,通过实地检查、群众访谈等方式进行实效评估,并注重总结推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本。目前,全市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
素材来源:泰州市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