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南通市海门区以提高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三向发力推动普法服务规范化、精准化、创新化。
一、织密责任网络,画好普法“同心圆”。高位推动普法责任体系建设,出台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单、普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报告书、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两书”制度,明确48家成员单位普法宣传责任,构建责任闭环机制。各单位成立“八五”普法领导小组,实现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全年创新制定“普法节点日历表”,聚焦重要普法节点、明晰具体部门普法宣传责任,有序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长江大保护法治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五年来,累计组织35家单位开展现场述职评议,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推动普法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为法治海门建设筑牢制度根基。
二、聚焦法治需求,搭建普法“连心桥”。各责任单位明确目标任务,聚焦不同群体法治需求,构建精准普法体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监管+服务+普法”体系,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帮助企业梳理格式合同、知识产权、广告合规等问题,共服务企业800余家;区教体局聘请157名法治副校长,研发25节青少年法治精品课程;区妇联针对农村妇女,依托省“妇儿权益维护和安全守护”课堂开展“订单式”普法。针对职场女性解读就业促进法,累计开展法治讲座300余场,将法律知识送到妇女群众身边。
三、创新多维载体,增添普法“新招式”。建设线下法治阵地提升沉浸式体验,区司法局打造民法典主题公园,通过法治雕塑、法治文化解说、法治文化长廊等形式展示民法典知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打卡点;区检察院建设禁毒法治教育基地,采用“声光电”科技手段,通过VR互动体验、模型展览、案例宣传等方式,让青少年们在寓教于乐中沉浸学习禁毒知识;区交通运输局将105路、207路公交线路打造成为法治文化班车,将宪法、民法典等内容的法治漫画图片放置在车厢内灯箱片、拉手中,乘客在路途中即可碎片化学习法律知识。扩大线上媒体矩阵普法传播力,区生态环境局设计“海小环海小净”动漫IP,发布水、气、土及固废等相关动漫视频寓教于乐进行普法;区法院对“大执行”专项行动进行7次云端直播,将法官现场执法、财产查控、敦促义务履行的实际画面同步至线上,累计吸引超百万人次围观,直观传递司法权威。
(海门区司法局 何卓)